登录

成语一介之士的意思,造句,读音

读音是: jiè zhī shì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一介之士”原指不善言辞的普通人,后来也指贫寒的士人。

例如,苏轼在《策别安万民》中说:“今为县令一介之士,犹必召集宾客,布衣就位,坐毕,乃召吏卒,分部其事。”这里用“一介之士”来形容县令出身贫寒,但有才能,是一个有作为的官员。

“一介之士”的出处是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晋人使荀首来求蔡侯。蔡侯曰:‘寡人不得已而事晋。今晋侯命我矣,岂其逆大国之君而失信?’对曰:‘寡君以为蔡之reload尚未尽也,先归视尔室。寡君虽小,亦千里也。’蔡侯乃归。使使聘于晋,晋侯以一介之士归。以一介之士归者,非有他也,欲以成吾伯也。”

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是春秋时期,晋国为了扩张势力,向蔡国求婚,蔡侯答应了,但回国后却娶了齐侯的女儿。晋人不满,认为蔡侯失信,但也无可奈何。后来晋侯派荀首去蔡国求婚,蔡侯以成伯业为重,先归国看望母亲,然后才与晋侯相见,完成了婚姻。

© 2012-2024 成语之家 chengyu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