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成语巴三览四的意思,造句,读音

读音是: sān lǎn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巴三览四”是一个成语,形容说话含混不清,颠三倒四。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。

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,赵国的大夫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的壮举而得到了赵王的赏识,被封为上大夫。后来,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相会,以示友好。蔺相如作为赵王的使臣前往渑池。在渑池之会上,蔺相如机智应对,以智勇和胆略保住了赵王的尊严,使秦王不得不屈服。因此,赵王对蔺相如更加倚重,封他为上卿。

廉颇,赵国名将,闻此消息心生不满,认为自己战功赫赫,而蔺相如不过凭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比自己更高的地位,愤而攻打赵国。得知此事后,赵王询问众臣意见。蔺相如说:“大王,您认为廉将军和秦王哪个更厉害?”赵王答道:“廉将军自然是不如秦王的。”蔺相如接着说:“秦王我都不怕,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?秦国不敢入侵赵国,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。如果两位都离去,让秦国有了间隙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请求辞官,与廉将军共守赵国。”赵王同意了蔺相如的请求。

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,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,坚持原则,不畏强权,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。他的高尚品德和聪明才智深深地感染了我们。而“巴三览四”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,形容他说话含混不清,颠三倒四的情况。

© 2012-2024 成语之家 chengyu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