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是:
kǒng
zāo
wù
yì
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“恐遭物议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担心会受到公众的议论。它源自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,认为人应该遵守社会规范,行为举止应当符合社会公德。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,或者违反了社会公德,那么其他人就会对他进行议论,称之为“物议”。
这个成语的例句可以是这样的:“他最近的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关注,他担心会遭到物议。”或者,“他怕自己会遭到物议,所以一直没有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。”
在现代社会,“恐遭物议”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行为和社会公德的问题上。它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议论和批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