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成语戴清履浊的意思,造句,读音

读音是: dài qīng zhuó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戴清履浊”是一个成语,形容人的品行高洁,能够分辨出好坏,能够分清黑白。它源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屣也。窃负而逃,遵海滨而放声歌,何为也?曰:‘不得已。’舜既为天子矣,家臣自投千钟之地而往朝之,不得入于门也。是岂人之情也哉?曰:‘不得已。’既得,则天子之贵也。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或告之曰:‘是非君子之道。’曰:‘请损之,以待来者之不善者速去之,亦取去之道。’如知其将去,何不早与之柄?其不义也;如不知其将去也,斯以己之知尽责之也,奚去必已之知邪?《春秋》之记人君也,以失之与得之者相随也。《鲁人攘鸡》曰:‘见己有患,将死乃去。’此之谓也。 “故书言治者有二种:戴清履浊;亦有实行忠恕,行之无穷者也。”清履是脚上的鞋子,浊是袜子;因此履和戴字,作为发语词出现;紧接上一小节论述孔墨一干人沽名钓誉厚黑心态的理论。“清”指地面,“浊”指地面上的污泥。穿鞋子的时候,要把地面的污泥刷掉;穿袜子的时候,也要把地面上的污泥刷掉。这是说,无论在任何情况下,都要保持自己的人格。

© 2012-2024 成语之家 chengyu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