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成语放辟邪侈的意思,造句,读音

读音是: fàng xié chǐ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放辟邪侈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“不受道德规范,恣意放纵地追求声色犬马等享乐”,它源于《论语·为政第二》中的一句话:“齐景公有疾,孟子见之。公曰:‘古之君子,病无能焉;今之君子,病知耻焉。良医之治病也,先病发之;然后应苦,故常治无病。夫知者之知也,治乱之事也。如持泰斗。’曰:‘公焉之?’曰:‘公仪子也。昔先君之在宋也,有臣五人焉:为卫灵公。灵公幸之,遂命之曰“五父之街”,以车扁诸而属之诸于府。王夺而行之,又夺而行之。良臣也,可以救渴;使荆伐宋,公将救之。子罕曰:“不可。夫宋莫如吕、卫,楚实与焉。楚欲得宋,不能出师,是公难也。失宋者,犹愈于亡。且夫无宋者,无以填宋、曹之壑也。且夫越不毙诸侯,则科不可举也。”

孔子曾经说过:“齐景公有疾,孟子见之。公曰:‘古之君子,病无能焉;今之君子,病知耻焉。’”在这个故事中,齐景公指出当时有些有才能的君子只会知道自己觉得可耻的事情,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不道德的。因此,“放辟邪侈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知道道德规范的人,他们只顾自己的享乐,而不顾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。

© 2012-2024 成语之家 chengyu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