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读音是: xī hái yì zǐ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“析骸易子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困境中十分危急的情况。
例如,在古代,一个军队在战斗中陷入了“析骸易子”的境地,意味着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,连自己的骸骨都可能被用来分割,或者孩子们被交换来吃,这表明军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,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才能求得生存。
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《左传》中的一句话:“秦师过周北门,左右免胄而下,歌《周南》《召南》。师出童子,曰:‘伯父不欺孤,提携矜寡,恤我蒸人。又何求乎?’既济定王命西乞鬣予八乘。既涉河,沈公族膳宰。逆王于随,王及郑公以系卫侯。卫侯登卫昌之楼,周以告曰:‘寡人不佞,不能事君,使君弃亡社稷,以辱君命,寡人之罪也。若多杀士女,以益君仇,既死无益。’”
这段故事中,秦军在渡过黄河时,士兵们唱着《周南》《召南》的歌曲,表达了对周王室和百姓的关怀和怜悯。其中,“析骸易子”的典故就来自于秦军中的童子兵。这些孩子是秦军在战争中抓来的,他们被用来交换士兵的子女,以解决士兵的饥饿问题。这个故事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脆弱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