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读音是: tì sì páng tuó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“涕泗滂沱”是一个成语,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。它源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昔我祖考,及我父母,敬兹元命,据德以绥民。德如影响,事若栉比。当此之时,惧不能保世。主敬臣忠,父慈子孝,兄友弟顺,夫和妻柔,交正其德,以固于我宗。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?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!乃能抚我百姓,度我皇祖,皇祖既付体左右,先我奔走,暨于诸父。我诸父,先我不及门,我则匍匐以救之。及事则告曰:‘力疾以分邦。’诸父皆曰:‘善哉!’我则执亲之养舅,庶子、众子,无从使也。不忍民,民何由失哉?”这段话的大意是:古代帝王有了德政,百姓得到好处就会感激戴他,就像雨水滋润禾苗一样。所以古代帝王总是兢兢业业、勤于政事,不敢稍有懈怠。他们待人宽厚仁慈,父慈子孝,兄友弟顺,夫和妻柔,交正其德,以固于我宗。他们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,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 “涕泗滂沱”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或者事物。例如,“听到这个噩耗,他涕泗滂沱,伤心不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