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成语罢黜百家的意思,造句,读音

读音是: chù bǎi jiā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罢黜百家”原作“罢黜诸家”,意思是指把各家学说全部禁止,只准用儒家的学说。这个成语最初指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一种文化政策。 当时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主张。据传,汉武帝曾经问过大臣公孙弘,为什么“百家俱为治”而秦却灭亡了。公孙弘回答说:“五帝不相为治,四时不相为度,各有以相待,非故益之也,顾其宜所取远近耳。如百家杂会,反而畔上者,不待而益多矣。”(大意是:五帝不互相抄袭,四时季节不互相重复,各用不同的办法,不是有意为难,而是因为应该采取的办法因情况不同而不同。如果诸子百家互相抄袭,互相矛盾,对君上起反作用,那就不但没有好处,而且会坏事。)公孙弘还向汉武帝分析了百家杂会的坏处:“今师异道,人异论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,是以上亡以持一统;法制数变,下不知所守。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。”(大意是:现在各家学派的说法不一样,对君主治国的方略不一样,因此上面没有办法统一意志;法令制度经常改变,下面不知道遵守哪一条好。我认为不在六艺之科、孔子之术的学派,都应当把它断绝,不使它与儒家一同发展。) 汉武帝接受了公孙弘的建议,实行了“罢黜百家”的政策。

© 2012-2024 成语之家 chengyu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