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读音是: yán qīng xíng zhuó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“言清行浊”是一个成语,形容一个人的言语高尚而行为卑劣。它强调了言辞与行动的不一致,揭示了人格的虚伪。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《左传》中一段关于孔子的故事。
在故事中,孔子被描述为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表明他的言语信实,行动果决。然而,当孔子被问及他的学生中谁是最优秀的时候,他回答:“言必信,行必果,违言必谨。”这句话暗示了他的学生在言语和行动上都有所欠缺,而孔子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应该是言行一致,既言行清廉,又行为正直。
在现实社会中,“言清行浊”的现象并不罕见。有些人用高尚的言辞来掩饰其卑劣的行为,使得社会道德底线遭受挑战。我们应该坚持诚信,恪守道德底线,不做“言清行浊”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