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成语于事无补的意思,造句,读音

读音是: shì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成语“于事无补”指的是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。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:“晋人使荀首来求蔡侯。蔡侯曰:‘寡人不得已而事晋。今晋侯命我,如命寡人。寡人有计矣,不在兵车,愿以水代兵。君速济师,济,寡君请从。’对曰:‘寡君闻命其敢辱命?子桑率敝邑,守卫南门,若能以诸侯就盟于我,寡君请移列焉。’蔡侯怒,将焚周南门。役夫舍柴于衍,惧而窃取之,以示蔡侯。曰:‘无敢失职。闻寡人将焚周,愿尽死以补之。’” 这段故事中,子桑为了阻止蔡侯与晋人结盟,请求晋人出兵攻打蔡国。蔡侯则表示自己已经有了计策,可以让晋人用水代兵的方式攻打自己。子桑则表示自己愿意率领诸侯与蔡侯结盟。蔡侯则表示自己将焚毁周都城南门,以示对晋人的惩罚。然而,役夫却偷取了柴火,并将其献给了蔡侯,表示自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弥补自己的失职。最终,晋人决定用水代兵的方式攻打蔡国,并成功地摧毁了蔡都城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“于事无补”是指对于事情没有任何益处,就像故事中的役夫偷取柴火一样,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弥补自己的失职,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作用。

© 2012-2024 成语之家 chengyu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