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读音是: bǐ chàng bù jīng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“匕鬯不惊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内部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,面对危险沉着冷静,不惊慌失措。它源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王使太宰咺来求蔡侯,蔡侯曰:‘寡人不得已而事晋。今晋侯命我,如命寡人。寡人之从晋君,如命寡人。有渝此盟,明神不福。君必不免,不降其君,神所劳矣。寡人其奈何?’对曰:‘寡君使甲首执旌,以先于君侯。寡君闻命矣。’王使行人绥之以中旌,太宰受命。曰:‘王命我而绥寡人,寡人帅亲国以从王。今君若降,若君之君不降,则死者未消。’乃不绥。王使行人之职降以绥之,曰:‘先君之所为也,寡人敢不从乎?’夏四月晦日,宋公、陈侯、郑伯、王人、秦人会于王城。
”由于商朝的祭祀方法是:将熟肉用匕(匕是古代的一种匕首,有尖底,平面有锋利的长边)盛好,然后倒入鬯(音畅,古代祭祀时把酒洒在祭品上)酒,(这就是后世祭祖的祭器匕鬯)所以这里说“匕鬯不惊”。这个成语也可用作指处变不惊、从容不迫的态度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