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成语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的意思,造句,读音

读音是: qín fēn ,以下为该词的详细解释、例句等:

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是一则来源于古代历史故事的成语,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《左传·微子》。 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”原意是四体不勤,无法分不清五谷。现在指不参加劳动,缺乏生产知识。 这个成语比喻做事没有努力动手去做,只是纸上谈兵。 春秋时候,五谷本来是生长在中原地方的,由于商鞅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,提倡法令奖励耕织,经常教老百姓耕种的方法,中原地方就渐渐的种起庄稼来了。可是那时伯牛得了重病死了。埋葬了伯牛以后,有人告诉秦穆公说:“宋国有一个贤人,叫做东门石。东门石长得很高大的身材,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,可是他甘心做隐士,老呆在家里不好好地做官。”秦穆公想请东门石来见他,就派官吏去请他。东门石托病不肯来见秦穆公。秦穆公就亲自到东门石家里来拜访他,向他敬酒祝福。 东门石脱下帽子,行了君臣的礼节,说:“蒙您赐给我车马布匹,让我能够安度晚年。这是君王的恩惠。至于治理国家的事,那应当是士的责任。请您另请高明吧!” 秦穆公很不高兴的走了以后,有人对他说:“东门石虽然有学问,可是并没有本领,您还是用有本领的人吧。”秦穆公回答说:“我知道东门石并没有本领。但是老百姓不能没有官长,还是让他待在家里算了。” 当时种田的人叫农民,做工的人叫匠人。农民和匠人本来都是奴隶,社会渐渐进步了,他们才分别成为农民和匠人。因此不论什么人,到了老年,总该告老退休。像东门石力气大得能举重三千斤的人,到了晚年仍旧不劳动而老呆在家里,不但对社会的生产事业没有什么帮助,并且还要靠别人的奉养,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不合时宜。

© 2012-2024 成语之家 chengyu.zw6.cn
网站事务:17368610279【同微信】
苏ICP备2024090902号